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探索 > 多地博物馆、美术馆推出“云展览” “文化大餐”网上享 正文
时间:2025-07-09 17:20:24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探索
海外网 李雪钦“通过多媒体呈现,一件件珍贵文物让人大开眼界”“宅在家里也能近距离欣赏优秀美术作品”“划划手指就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得到了满足”……中国多地博物馆、美术馆纷纷加快数字化建设,推出“云展览”,
海外网 李雪钦
“通过多媒体呈现,云展览一件件珍贵文物让人大开眼界”“宅在家里也能近距离欣赏优秀美术作品”“划划手指就对文化艺术的多地大餐需求得到了满足”……中国多地博物馆、美术馆纷纷加快数字化建设,博物推出“云展览”,馆美在展陈形式、术馆推广方式等方面下足功夫,推出让网友直抵“现场”,文化网上享受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云展览云端艺术盛宴,不少人看完纷纷点赞叫好。多地大餐
互动趣味强
各地博物馆推陈出新,博物运用互联网思维策划线上展览。馆美“此次展览推出摄影征集活动,术馆欢迎移步、推出小红书等,文化网上发布身穿汉服、云展览旗袍等中国传统服饰的照片。”浙江省博物馆推出“丽人行——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”,汇集32家博物馆的1000余幅古代女性图像,并打通线上互动环节,创新尝试引得网友纷纷参与“打卡”。“屏幕前的你也可以走进展览‘丽人行’,找到打动你心扉的传统服饰,遇见古代的自己。”有网友发布古装照后留言。
作为公众接近艺术、开阔视野的重要平台,多家文化艺术机构根据自身“个性化”资源,线上烹制一道道“文化大餐”。“山的气势,水的灵秀,祖国大好河山一览无余,心灵随之自由奔放。”“好厉害!作品笔触都很清楚,在家里看展太爽了,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线上展览。”看完国家大剧院线上展示的“山河交响——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”,网友纷纷留言。该展通过高清、立体化呈现,带网友观赏艺术家笔下的美丽山河。中华艺术宫则在线上举办“在希望的田野上——馆藏逄小威中国农民肖像主题摄影作品展”,网友可以跟随摄影家的脚步穿越南北,看见中国土地上可亲可敬的农民。
除了艺术品的数字化呈现外,博物馆还推出云课堂等在线服务,为网友走近文物架起了一座桥梁。例如,上海博物馆讲解员精心挑选了“盛世芳华——云赏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”的100件展品,带领网友一起云上观展。网友可以跟随专业讲解员,近距离欣赏文物,深入了解展品的文物内涵及历史文化背景。
“在线展览的开放有助于观众对作品欣赏的深化,值得肯定,而且应成为常态。”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旭光说,通过这种方式在线上看展览,以后有机会再进行线下欣赏。线上与线下的结合,是当代博物馆与美术馆应当走的路。
文物“云”起来
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传承中优势明显,能使古老文物资源创新呈现、“生动”起来。通过数字博物馆,人们可以全方位、多角度欣赏精美文物,感受中国文化遗产魅力。例如,在“数字敦煌”资源库平台上,精美的洞窟图片可以高倍放大,网友可以看清墙壁上每一条斑驳的裂纹,详尽的文字说明向观众介绍了每个洞窟、彩塑、壁画的故事及艺术价值。“那些壁画真真切切、清清楚楚,仿佛一抬手就能摸到。”有网友说。
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,以其宏大气势、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举世闻名。如今,通过数字化手段,观众戴上VR(虚拟现实)设备可以远程观赏石窟风采,一座座石窟、一尊尊雕像会生动地呈现在眼前。数字化手段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,据悉,云冈石窟典型洞窟数字化采集项目已完成,云冈石窟研究院还与浙江大学、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,利用3D打印、VR等高科技,助力云冈石窟文物景观走向世界。
“‘云展览’通过互联互通,将各要素进行重组整合,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资源的价值,可以打破时空限制,让看展更加便捷,带动博物馆走进更多人的生活。一大批线上展览的走红可见公众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,博物馆的线上传播已构成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炎龙说,互联网科技能让博物馆的收藏、展示和传播发挥出更大魅力,数字博物馆强调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,建设数字博物馆的关键一步,是将原有的文物资源,以数字的、可交互且可分享的形式进行线上存储、展示和传播。
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教研室教授余开亮说,得益于各种互联网技术,艺术展览发生巨大改变,给公众带来高清性、立体性、互动性等新体验,可以实现对展品的高清呈现、细节展示、语音介绍和立体传播。
科技含量足
为助力推动“云展览”,一系列针对性举措频频落地。2021年4月,文旅部发布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》提出,推动美术馆数字化建设,大力发展云展览。2021年5月,中宣部、国家发改委、教育部、科技部等九部门发布《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支持联合办展、网上展示,提高藏品展示利用水平。2021年12月,国务院发布的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提出,推动景区、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,发展云展览、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旅服务。
一个优秀的线上展览,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。目前,5G、VR、360度全景导览等数字技术在文博领域应用广泛,博物馆与公众“对话”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样、生动有趣。基于AR(增强现实)、VR技术,中国国家博物馆打造《复兴之路》云端展览,利用虚拟展厅技术,再现历史情景,延伸观赏空间;在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,观众可以通过5G+VR直播,身临其境欣赏海岛的日升月落等;山西博物院将历年精品展览的360度全景导览、电子书、高清图片、语音导览等“搬”到线上,满足观众不同需求。
浙江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,“云展览”不只是把线下实体展览搬到“云”上展示,而是真正利用云资源创新展览,打通云策展、云观展、云分享、云传播等各个展览环节,对博物馆行业内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整合。
国家图书馆展览部馆员杨欢认为,要保持“云展览”的热度,不能盲目跟风,止步于“云”的形式,未来要更加注重文化产品在细分化、创新性方面的发展,不断适应用户多元化需求,开拓相关产业链,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,让文化魅力在“云”端绚丽绽放。
日均新增2.22万例,为何疫情居高不下?低风险区怎样防控?医院发生疫情是否封控?这场发布会,信息量巨大2025-07-09 17:08
欧洲天然气价格大跌超15%!暖冬+强劲供应暂缓能源压力2025-07-09 17:05
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称利率必须进入限制性区域2025-07-09 16:38
宏观顺风吹向黄金市场 分析师预期今年金价涨破2000美元2025-07-09 16:24
夯实金融创新“数字底座” 助推“数字新基建”高质量发展2025-07-09 16:00
疫情防控转向、市场转暖,数字医疗行业新年热盼突围2025-07-09 15:44
271家公司2022年业绩预喜2025-07-09 15:39
市场表现低迷寒锐钴业业绩或“腰斩”2025-07-09 15:07
国企改革“先苦后甜”未来可期2025-07-09 14:47
“逆向招工”实为保用工稳就业的多赢之举2025-07-09 14:39
日本启用“问题核电站”遭批,日媒:岸田核电政策开始“暴走”2025-07-09 16:59
多因素助沪指放量站上年线 历史数据显示春节后A股上涨概率大2025-07-09 16:30
Prenetics Global涨超5% 投行Cantor Fitzgerald看高至7美元2025-07-09 16:26
定价30.85元/股!新能源园林机械第一股来了:周三可申购!会是\2025-07-09 16:09
重磅!网售处方药新规来了!明确实行实名制,这些药品禁止网售2025-07-09 15:56
毛大庆:关于尽快激活消费市场、推动经济复苏的若干建议2025-07-09 15:53
本市再增592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计划2025-07-09 15:52
提前还房贷有多难?要等几个月!2025-07-09 15:35
【育儿科普】一出生就有牙是怎么回事?2025-07-09 15:30
“两区”加速度,开放新高度2025-07-09 14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