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娱乐 > 债市回落与股市反弹的逻辑 正文
时间:2025-07-09 01:27:38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娱乐
来源:北京商报近期债券基金出现回落,但股市的人气越来越旺,说明有债市资金在流入股市,基金投资者也应考虑买入股票型基金。债市的回落引发了债券资金的巨量赎回,投资者担心自己的债市收益出现损害,但或许还有更
来源:北京商报
近期债券基金出现回落,债市但股市的回落人气越来越旺,说明有债市资金在流入股市,股市基金投资者也应考虑买入股票型基金。反弹
债市的债市回落引发了债券资金的巨量赎回,投资者担心自己的回落债市收益出现损害,但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股市原因,即在资金总量基本平衡的反弹前提下,如果股市出现反弹的债市预期,必然会有大量的回落债市资金流入股市,债市的股市下跌也就自然出现。
债市过往的反弹强势,一方面是债市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的结果,另一方面也有股市一直不景气引发股市资金流入债市的回落原因。这就是股市股市债市的跷跷板效应。
历史上股市和债市此起彼伏的时候很多,现在股市出现好转,势必有流入债市的股市资金回流,同时也有原本的债市资金流入股市。所以从债券基金的表现看,就有了大量份额赎回,债券价格下跌的结果,至于这两个谁是因谁是果,还真的很难说。
对于现在的投资者,要不要抄底债市或者债券资金,答案就是很明显的。既然本栏说债市的下跌是因为股市反弹预期所致,那么投资者就应该明白,如果股市不断反弹,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债市资金流入股市,至少在股市反弹的阶段,债市的表现都不会太好,直到债市已经出现很高的收益率水平,或者股市出现反弹暂停的预期,否则债市资金流出不会减缓,债市的表现难言乐观。
事实上,投资者应该综合分析资本市场的所有交易品种,不要认为债市就是低风险品种,股市就是高风险品种,债市和股市的资金都是连通的,哪里有行情,哪里就有资金,当股市热络,债市的风险就来了。
那么现在问题来了,持有债券基金的投资者,要不要继续持有?在本栏看来,从长期看,继续持有或许不会出现特别大的损失,但是却很容易失去在股市获利的机会,这就是机会成本,所以本栏认为,如果仅仅想让自己的资产保值的投资者,可以继续持有债券基金,但如果想让资产增值,最好的办法还是把债券基金转换为股票型基金。
还有一个哲学问题,股市和债市两者能不能共同发展?一般情况下不能。当股市走好,持有债券的投资者不会考虑到股市、债市需要平衡发展,也不会想到这是否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,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扩大自己的收益水平。股市充满机会,债市资金或许会外流,投资者一方面想去股市搏击,另一方面又害怕债市回落,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先行抛售债券,奔向股市,这是人性,没办法扭转。当然,如果资金足够充裕,以至于有“资产荒”的嫌疑,那时就会出现股市债市一起走牛,因为资金太多,啥都缺就是不缺钱,这时候该担忧的就是通胀问题了。
美国在叙利亚非法驻军再次盗运叙石油2025-07-09 01:04
数据超预期,高管股东增持助攻!金融股集体红了2025-07-09 00:56
华晨债券余波:百亿私募被“割韭菜”,状告券商等中介索赔上亿元2025-07-09 00:51
荣耀X40 GT发布:搭载骁龙888处理器 售价1999元起2025-07-09 00:14
美财政部官员:七国集团可能很快公布俄石油价格上限2025-07-09 00:01
中信证券:维持此前美联储加息终点为5%左右的判断2025-07-09 00:00
广发期货PTA日评:原料支撑偏弱及供需逐步转弱,PTA震荡偏弱2025-07-08 23:58
医疗设备贴息贷款政策 对行业提振有多大?医疗器械企业反响热烈,最后的执行力度如何,仍有待观察2025-07-08 22:58
四川、重庆“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”:将如何更好服务“双城经济圈”?2025-07-08 22:53
南极光拟定增7.4亿扩产显示模组 姜发明三次创业进入名企供应链2025-07-08 22:42
中国四大金融部门一把手易纲、郭树清、易会满、潘功胜最新演讲全文2025-07-09 01:07
中金有色首席齐丁:招金矿业+紫金矿业强强联手 中国最大单体金矿海域金矿蓄势待2025-07-09 01:03
“不死癌症”盯上年轻人,确诊延误平均高达6年,让李宇春石化的是什么病?2025-07-09 00:52
午盘:美股涨跌不一 纳指小幅下跌2025-07-09 00:46
新城控股:约60座已开业吾悦广场可进行抵押融资,对应估值450亿元2025-07-09 00:46
药明生物10月12日耗资约2.78亿港元回购600.8万股2025-07-09 00:29
前三季度新基金成立规模1.12万亿,较去年同期降超五成,债基当道,成立规模逾7000亿创下新高2025-07-09 00:06
保险助力“三农”领域绿色转型2025-07-09 00:01
英媒:“登记漏洞”让英国持续进口俄罗斯石油2025-07-08 23:39
原油交易提醒:OPEC下调全球需求增长预测,油价三连跌,关注EIA数据2025-07-08 23:01